全国【城市切换:济南】

官方微信

班组培优:0531-8899 8209

1对1课程:0531-8899 8209

学校合作招生:4000 191 211

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
  • 地   区:长清区
  • 建校时间:1816年年
  • 学   段:小学
  • 学校网址:www.jncqslxx.com
  • 学校类别:全日制公立小学
  • 学校电话:0531-87221913
  • 学校地址:济南市长清区灵岩路
长清区石麟小学是长清县解放前县直属唯一的一处学校,校址在城中心大隅首南路西,原南门里大街。这是全县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经过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曾有她辉煌的过去、屈辱的时期,更有她欣欣向荣的发展。
石麟小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公元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从我县张夏镇莲台山下的五峰书院迁到城里算起已有190年了。到了1823年(清•道光三年)改五峰书院为石麟书院,出现“石麟”这一称谓也有170多年了。其间朝代更迭,事况多变,但书院(或学校)在这片圣土上仍艰辛地孕育了代代学子,培养出届届精英,她在顺应潮变的漫长岁月里,与国家民族一起经受着变革的砺炼,走在时代的潮头。
现将石麟的一些史料,整理编撰记述如下:
一、书院时期(1813—1902)
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经省批准在张夏镇青云庄(今莲台山下丁庄)建立“五峰书院”。这是利用抄没入官之房产改建的一所书院。据道光版《长清县志》载:清•康熙年间,有历城县民丁仲选夫妇拜莲台山观音堂道流胡海莲为师,不守清规,创立香会,藉以渔利。胡死后,丁仲选任道观主持,置宅田,立“常处”,每年庙会混乱数日,男女香客,夜宿“常处”,还要为胡、丁扫墓祭拜,相习成风多年,实违风尚,民众痛恨,群起诉讼。为顺应民意,山东省巡抚部院批示立即封禁,抄没房屋75间,土地225亩入官,所抄之田产全部改建为书院,产权归书院所有。
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九月),五峰书院创建不到三年,因其地处偏僻山区,生员们往返求学甚感不便,要求迁移县城内办学。难于搬迁又无校址,恰绅士监生窑头人卢续奇、卢续敏兄弟情愿捐献自己的房舍,(同样式的小瓦门楼院落五座)。知县李应会带头捐京钱七百千,一时慕义之士达540人纷纷解囊,捐资助产,很快新书院落成。前后分四个院落,前有敬业堂(教室),后有文昌阁,东西配房皆为生员自修室与宿舍。书院迁移到城内,名称仍称“五峰书院”,从此开创了我县群众办 (县志记载的五峰书院) 学的先例。 
1823年(清道光三年三月十九日),五峰书院迁城内七年,县令张燮以书院地非五峰,名实不符,而石麟山恰在附近,瞻望即见。遂呈报到省,巡抚部院指示:“书院系振兴文教之所,司 
民者当悉心经理,期垂永久,仰再劝谕绅士,量力捐输,以冀经费扩充所有,该书院竟名石麟书院可也”。从易名石麟书院到今已182年。
1894年(光绪二十年),在石麟书院二门外刻立一碑《长清县加广学额记》,记载了从中央到地方均增加生员的规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由书院董事公举品学兼优的齐河县举人马风诏来书院掌教。他每月三次课士,每课於诗文外还教童生默写经书,并实行按考试优劣发给助学金,以鼓励生员勤勉上进。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皇帝下“兴学诏”,谕各州县 (县志记载石麟书院)
“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学中学西学之学堂”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奉诏改石麟书院为校士分馆,名改而内容未改,仍为书院性质。从1816年在城里办五峰书院起到1902年科场停止,撤消书院,共86年。
二、撤书院以后时期(1903—1926)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改校士分馆为长清县师范传习所,改设学堂;
1909年至1911年,(清•宣统年间)在此设立自治研究所;
1912年(民国元年)这里设立长清县议事会;
1919年(民国八年)由张振声负责在此创办乙种农业学校,进行农事教育;
1923年(民国十二年)又再次设立,改自治研究所为自治讲习所;
1924年(民国十三年)把自治讲习所改为地方自治筹备处。
总之,二十多年来,这处培养人才的校址,随着社会的动荡,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应急部门、机关、办公场所和展示教育范畴的师范讲习所,乙种农校等学堂。
三、建立学校时期(1926—1948)
(一)抗日战争前(1926—1937)
1926年(民国十五年11月),暂时在此成立长清县立初级中学,招生一个班,学生40人,校长李德显,到1928年(民国十七年)秋,中学迁入考棚——长清县立高等小学堂校址。高等小学堂迁东关职业学校校址。
 
(原石麟书院考棚)
1929年(民国十八年),中学班迁走以后,县政府决定在此成立县立第二小学,校长荆继泰(字履安)、主任宋文煜(字迪光),石麟书院为校部,路东将军庙为分校初级班,把原在名宦乡贤祠的模范小学和在将军庙的高初两级女子小学以及裁撤的设于东关的乙种农校(俗称农桑会)三校合并而成第二小学。1930年(民国十九年),校长荆履安回教育科任督学,宋文煜任校长到1936年。当时县立完全小学已经排名到第十一小学。因不便称呼,1934年4月县政府下令,县立完全小学名称一律改驻地名称,第一小学校址在东关,改称东关小学,第二小学在石麟书院易名石麟小学。1937年,王化鹏任校长。这年“七•七”事变,年底日军占领县城,学校停闭。
校长荆继泰,字履安,本县水鸣庄人,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双庙屯村初级小学教师。192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师范)。1925年夏毕业后到同学张耀南家乡张夏镇纸房村一起筹建创办,家民子弟小学(义学)、农民夜校,意欲实现“教育救国”的大志。1928年春,张耀南家资耗尽,家庭破产,学校停办。荆继泰亦回家务农,植树造林。1929年被县教育局选作督学不久,即兼任创办县立第二小学。他是长清教育界前辈名人。他的教人宗旨是:“不慕名利,真学实干,学用结合,做有用人”。他为教育事业默默的踏实的奉献了一生。
校长宋文煜,字迪光,本县石庄人。省立师范毕业。他为人厚道、仁慈,谦和恭谨,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视同仁如兄弟,对学生如亲人,是位爱国的教育工作者。他任石麟小学校长期间(1930—1936)创作了校歌。歌词是:麟山秀色,雁塔高耸,我校树立县城中。五育并举,三民共兴,学勤、学廉、学朴诚。师生亲爱,学校如家庭,兄弟姐妹和融融。品德操清,责任尚重,前程远大乐群英。
当时学制为四、二制,即初级四年,高级二年。初级课程设国语、算术、音乐、体育、图画、手工劳作,高级课程增加地理、历史、理科、自然、园艺、公民、卫生、党义、珠算。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全国人民痛心疾首,涌起抗日高潮。我校与县中、一小同学一起上街游行,撒传单,作演讲,唤起民众,宣传抵制日货。出发前,宋迪光校长在队前讲话:“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一片散沙,不能团结一致。军阀混战,小日本趁我们国乱民穷,一次次地欺侮我们,侵占我台湾,掠我东北。如果全国同胞团结一致,国强民壮,外国人就不敢欺侮我们了”。平时文质彬彬的宋校长这时表现得义愤填膺、悲愤至极。学生深受教育。
长清县立第二小学成立后的1930年,学生高级一班(五年级)、初级(1—4年级)四班学生267人。1931年,高级二班(五、六年级各一班),初级五班,学生313人。1932年,学校大兴建,修了校门,迎壁,新建过道礼堂7间,教室四座12间,办公室13间,维修教员室32间,厨房、储藏室、工友室计9间,学校共有房屋73间。为扩大操场,征购了东南角韩恩普家大场院及大车门(后作储藏室用)。操场西邻又征购刘继鲁、刘文祥的宅子并入校园。原操场一部分原为张姓住宅也购买为校产。解放后为修建教室又征购西邻王恩阁、鲁嗣训部分房屋,扩为学校。经过六十余年的多扩展修建,学校校址成为后来的规模。
长清县立第二小学(即石麟小学)第一级学生1931年毕业有钟务涵(养正)、林虎亭、柴厚安(女)、冷广生、夏方桂、夏方林(页文))、房世梧、李振声。夏方林是我县早期共产党员,为我县党的创始人之一。后为贵州省人大常务副主任。
第二级学生1932年毕业有张文金、项棣荪、边其馨(边涛)。边涛1937年奋起抗日,为我县女杰,后为全国人大万里委员长夫人。
三级学生有李振国、韩方顺、焦丁和。 四级学生曹连双(女)、裴玉兰(女)、张文秀(女)。五级学生董俊水、李守全。当时的教师有房立堂、朱墨青、李建青等十余人。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年底日军侵占长清县城,第一小学大楼校舍全被焚烧。日军占领中学,做皇军司令部,立时民族危亡,生灵涂炭,学校停办。县城内外大群学童一片混乱。为了安全,家长们私下计议,聘请老师在关帝庙、花庙、王家、郝家祠堂、万字会等处办起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以管束子弟。
日军进城后,很快找到窑头村曾留学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科学士卢培英(字育臣),日本宣抚班中的日本同学正是为卢培英而来,他俩用日语对话,指示卢培英要为日军服务。卢为了家乡百姓免遭涂炭,就违心地给予应付关照。按照日军的要求,卢培英召集了县城士绅、商会名流张延年、郭芳华、房仲华、岳松亭、陈景荣等人开会,组成了维持会,维持县城治安秩序,保护乡亲,避免歹人趁火打劫,为害百姓。1938年后,日本的维推会、宣抚班都出现了。维持会又演变为新民会,大倡“皇军安民”,为尽快恢复社会秩序,日伪政府的文教科下令石麟小学开学,责成维持会通知把从学校拿走的桌、凳、教具送回学校。开学初由本县石马村周锡三任校长。他邀请了七八位教员,把分散在关帝庙、万字会等私塾的学生招收进校,使用的是东三省的课本,一年级国语第一课是:天亮了;第二课:弟弟妹妹快起来;第三课:起来上学校。1940年换了一位老学究赵明谦当校长,他主张读经书。在3—6年级增加了《三字经》、《千字文》、《四书》、《古文观止》,取消抗战前的《公民》、《党义》课,改添《修身》、《日语》课。教学内容以奴化教育为主,提倡尊孔、读经、宣传“神道”。1942年汉奸冯寿彭统治长清,他的贴身副官把自己的老师孙笃臣拉来当石麟校长。这时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日寇连续发动“强化治安”运动,猖狂向大峰山根据地进攻,对学校也加紧控制。在学校内、教室里不断张贴宣传品,散发会么“王道乐土”、“百姓安居乐业”、“中日亲善”等图册。1940年以后,由新民会派一个叫田荣科的人到校兼职教“日语”,以后又从济南派来一日语学习班毕业的邱先敏教五六年级日语课。邱是诸诚人。此外,为推进奴化教育,教育科指派学校教师轮流去济南学习日语三个月,由日本教官和翻译两人同时上课。除日语课外,还有新民操课,早晚必做一次,共八节,每个动作都配有教条呼号,如:“我们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满——三国——提协——防共”。“要做到——共存——共荣——共进”。“要建设——主道——乐土——新秩序”……教师结业回校后,教学生学日语说日话,做新民操,开日语演讲会。孙笃臣当校长,为贯彻亡国奴理论真是尽心尽力,不愧为真材实料的汉奸。由于师生的反对,家长的议论,他于四四年暑假就溜走了,又派老校长宋迪光上任直到日冠投降。这期间的老师先后有:张文金、周级三、卢明普、韩荣恩、王新民、夏方桂、朱墨青、王蓬莱、邱先敏、房立棠、张逸民、褚淑蓉、陈北泉、张立娥。
为此相反,有一年,学校里办了暑假补习班,很多同学参加了补习。一位新老师教古文,因没课本,就把《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就照抄在本子上读。他每天教唱歌曲,我们学了很多歌,有岳飞作《满江红》、《苏武牧羊》爱国古曲,还有《大路歌》、《四季歌》、《母亲》、《可爱的家》,特别是冒险教唱的那首《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改动了二句歌词:“把“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改为:“万山丛中善良百姓真不少,青纱帐里农民兄弟真勤劳”。同学们在读书、唱歌中默默地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补习班还没结束,那位新老师不见了。后来才听说,他是八路军派来,以教员为掩护,利用假期打进敌占区做宣传教育工作,后被敌人发现,他迅速撤离了。他就是抗战前为校歌作曲的李秀芝老师(淄川人)。
在国家危亡时刻,不少师生离开家乡,走进抗日队伍,如毕业生夏页文、韩丹桂、边涛、张鲁泉、董俊水、房世亨、房世贞、周长富、李守全等都奔赴大峰山参加八路军。周长富在卧牛寨战役中光荣牺牲。不少人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中高级党政军干部。
(三)长清解放前时期(1945.8—1948.9)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城内日伪军逃走了。不久伪军又从济南变成国军,卷土重来。日伪政府又变成了国民政府,国民党掌权了。这年冬天,县教育科派姚泗三(字慎行)来石麟小学任校长。我读六年级,班主任是王蓬莱老师,全班20人,没有女生。1946年7月毕业,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石麟小学的第一级毕业生,当时全校共1—6年级六个班。高级的课程是语文、算术、地理、历史、自然、公民、体育、唱歌、图画、手工劳作计十门。教师是:王蓬莱、秦绍武、尚德钧、张文金、卢明普、朱墨青、侯居芳、张逸民(泰安人)、禇淑蓉,校工是王金玉,他为石麟小学尽心尽力,奉献了终生。
1946年7月一级毕业学生有20人:张诗俭、孟昭礼、赵东明、史申河、焦方兴、夏应敏、王培显、贾士彬、王兰泉、边清泉、李守伦、高裕水、刘传堃、刘家琛、王鸿瀛、苏泽林、石绍臣、郭相臣、郭银庆、梁玉美。这班学生在新中国的创立与建设中付出了巨大力量,如王鸿瀛、孟昭礼、刘传堃、苏泽林、张诗俭都是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孟昭礼是山东大学医学院处长,王鸿瀛历任中学校长、书记、教委主任,刘传堃是齐河县电影公司书记,张诗俭是市、省先进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1947年7月二级毕业学生有:周淑芳、王文慧、苏丽玲、房泽英、徐本兰、宋承煜、李守珍、王圣侠、段益焕、周胜德、尚德昱、严玉恩、李俊水(志敏)、许继河、王绍鸿、孙增铨、赵君亮、王庆臣、王洪森、张连清、刘风森、孟昭田、周广森、陈景琪、任冠甲、张荣炳、刘光尧、张相臣、曹振忠、张庠宸、曹世爱、张国栋、季法炎、郭相斌、裴保俊、吕振东、邹尧、商康诰、王向生、房泽宝、林洪泉、郭志澄、董庆乾、刘振昌、张风善、林宗信、魏增绪。
1948年7月三级毕业学生有:褚圣芳、郭连桂、刘光美、张杰三、刘英庭、张诗让、张诗林、张伯鑑、张传清、秦元浩、荆梅、李庆荣、卢义亭、葛昭安、吴世昌、郝文同、杜更芳、杜云仙、王东旭、王其运、赵世善、胡云忠、曹善明、卢广远、尹序录、曹善亭、曹善兴、李泽山、曹恒然、边庆昆、许继华、许存吉。
1946年暑假后,校长由尹锡金担任,直到解放。教师有:本县人王蓬莱、张文金、张逸民(泰安)、济南刘××(学生叫他刘大头)、刘敬堂。训育主任董××,1947年与女教师侯居芳结婚。博平孔凡海教童子军课,47年暑期离开。图画教师宣××,在校的迎壁墙画孙中山像。东阿人魏德明教体育,还有聂××、焦××。胶东人宋敬波,训育兼童子军课。茌平潘××教六年级数学。
四、解放以后
(一)在老校址(1948年9月—1996年9月)
这个阶段是学校获得新生后大发展、大进步的阶段,是在老校址办学,四十八年后,迁往龙泉街中段新校前的一段。解放初期整顿恢复,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法、五年一贯制试点、六十年代初的小宝塔式办学。随之而来的十年文革,校名改为东方红小学,添了戴帽中学,分为南北两校。五十年代北校(石麟校部)为高级(五、六年级),南校(火神庙)为初级(1—4年级)。六七十年代北校为小学部,南校为初中部,1982年中小学分开,南校为东方红中学,有13个班,自成体系。北校改东方红小学仍为石麟小学。几十年来一直是全县小学的龙头,曾被省、市命名为重点小学,特别是1993年9月光荣地列入全国地方名校行列。为新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作出卓越贡献。
(二)迁移校址
1995年县政府决定在新城区南环路东段,现定名龙泉街中段,征地兴建新校。1996年9月竣工启用,从老城南门里石麟旧址迁来新校,新校占地4500㎡,总建筑面积15000㎡,操场18000㎡,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多人。学校坚持走“高起点,跨越式,强基础”的办学之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按照省规范化学校标准,现已达标。实现了学校管理规范化、德育工作序列化、教师队伍科研化、艺术教育多样化、办学水平全优化,成为名符其实的省级规范化学校。
回顾石麟小学,从她的前身石麟书院算起至今已有190多年,从建立县立第二小学算起至今80年,迁移新校已近10年,母校经历了太多的荣辱坎坷,沧桑巨变,她曾迈过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个王朝,特别是经历了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民国创建、随后的北洋政变、军阀混战、日本占领、国民党统治。庆幸的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母校象祖国一样,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1948年长清解放后,她直起了腰,昂首阔步地带领全县小学教育奔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纵观母校的发展历史,从她多变的名称,就知道社会是怎样的变革,1929年创立称长清县立第二小学,1934年4月改称长清县立石麟小学,1946年仍名长清县国民中心小学,1947年改为 长清县实验小学,1948年解放后仍名石麟小学。1966年文革中改呼东方红小学,1982年恢复石麟小学原名。每一次改名,都是社会形势的产物,可见历程之艰难。但她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一代又一代的校长、教师披荆斩棘,维艰办学,披肝沥胆,从教讲坛,殚精竭虑,培育人材,知识的乳汗哺育出数以千、万计的学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校区地图

鲁ICP备2023013442号 济南课外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课成课外课教育集团 电话:4000-191-211      技术支持:课成集团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