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切换:济南】

官方微信

班组培优:0531-8899 8209

1对1课程:0531-8899 8209

学校合作招生:4000 191 211

穷孩子与富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原来是因为这个

标签: 热门新闻

发稿人:落叶

阅读:3

评论

2017-09-15


点 
不同阶层出身的孩子,能力差在哪里?下文作者认为,主要在于两者的知识面的差距大。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带孩子游历四方、增长见识,而这些一切的阅读、游历活动,其实都在为孩子增加词汇量和背景知识。相比之下,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孩子自然放养居多,又缺乏足够的认知刺激,因而背景知识少。 这就导致,刚入学的时候,两个阶层的孩子,在背景知识上就已经存在鸿沟。

贫困阶层和中产及以上阶层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伊始,就已经存在认知差距,而这个差距,还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穷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富孩子成绩越来越好。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导致了两者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

什么长期记忆中有背景知识、解答步骤很重要?以及背景知识,到底如何让穷孩子和富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中,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答:

  • 穷孩子与富孩子的成绩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主要在于两者的知识面(背景知识广度)差距大。

  • 背景知识是推理分析、独立思考的基础。

  • 背景知识帮我们理解词汇、句子,为我们填补被省略的内容,替我们扩充脑容量(工作记忆空间),让模糊的信息变明晰,也让人记忆力更强。所以,基础越扎实的学生,总是越学越快、越学越多。

  • 尽早帮孩子扩充背景知识的广度,能增强他们理解事物的深度,所以多读书是有用的。

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死记硬背”,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一提起中国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人们通常都会先给予大大的吐槽,然后再承认它对普通家庭孩子的加持作用。

而吐槽的内容,则大多都是死板、枯燥、机械,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总之,与西方中产及以上阶层中,注重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并鼓励学生灵活创新的教育相比,民众对中国应试教育的不满,简直不要太多。

吐槽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似乎已经成了某一种政治正确,仿佛只有反对死记硬背、推崇独立思考,才是当代新人类的表现。

而且,还有越来越多家长认为,当今世界,知识更迭速度太快,而信息可得性也越来越强,想知道什么常识、知识,随手一查即可,而高级的思维能力,是查不到的,所以要少让孩子背诵和记忆,花更多时间去锻炼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对背诵和记忆的不屑,以及认为“高级思维比事实性知识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

那么,这个观点到底错在哪儿?

其一,错在把“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与单纯忽略逻辑、意义和应用的“死记硬背”混为一谈。

如果一位老师说“全球变暖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你记住这个事实就行,不要问我为什么不好”,这就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它从不解释出处,不问逻辑,也不管应用。

而假如老师说,“全球变暖,会让极低冰雪融化,影响极低动物的生存,让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居民的生活,还会导致干旱、冰冻等极端天气,影响所有人的生活状况”,这就是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不仅告诉学生基本的知识,还会解释为什么、如何做。

事实性知识,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背诵,考试中也往往以判断、选择、填空的形式呈现。很多家长,不仅仅吐槽单纯的死记硬背,还认为记忆事实性知识,也算是枉顾思考能力的死记硬背,这就算是误伤了。

其二,错在不懂得“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其实是与高级思维活动密不可分的”。

过去三十年的研究和数据已经表明:缜密的思考,需要了解基本事实,而家长最关心的分析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思考技能,恰恰和事实性知识密切联系的。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的作者威林厄姆教授也说:“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所以,学生需要锻炼独立思考、分析推理的高级思维能力,但也绝不应该忽视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甚至可以说,没有事实性知识做基础,就无法实现高级思考。

基础好的学生,总是越学越快、越学越多

一个人开始思考一件事物时,他当前的意识(工作记忆)中所用的信息,来自两个渠道:环境和长期记忆。

而如果环境给的信息不够,又想更好地理解、思考眼前的问题,就得更依赖于长期记忆中,是否有相关的记忆素材。

那么此时,长期记忆中素材丰富的人,往往就思考得更快、更高效。这也是背景知识的一大好处——帮助阅读理解。

  • 背景知识,帮我们理解词汇

我们知道,读懂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最最基础的能力,应该是理解段落和文章中的词语。只有读懂词语,才能看懂句子,也就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含义,以及未明显表达出的东西。

举个例子

“压力会导致儿童大脑中分泌高水平的皮质醇,而皮质醇是有毒的压力荷尔蒙,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自控以及抗压能力”,这是一个事实性知识点。

读过的人这段的人,在以后再次阅读包含“皮质醇”的文字时,自然能理解里面在说什么,而没读过的人,虽然“皮质醇”每个字都认识,但并不知道它是好是坏,也不了解它对人体有何影响。

而如果这段文字默认读者了解皮质醇,根本没解释什么是皮质醇,那么不具备这点事实性知识的人,自然也无法理解整段文字在说什么。

同样,“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大脑中髓磷脂的量,其实是增加的”这句话,如果你不了解“髓磷脂就是大脑白质,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帮助信息传递更快,因而促进知识吸收”这个事实,那么你还有可能会认为,髓磷脂的增加是一件坏事。

如此一来,你对文字的理解程度,同样也打了折扣。

因此,阅读理解时,背景知识能帮助人理解词汇,又可以帮助人在大脑中填补被省略的信息。

  • 背景知识,帮我们扩充脑容量

不过,要想读懂文字的深意,光理解词汇,肯定不够,还需要理解词汇与词汇之间的逻辑、联系,因为阅读理解,依赖于组合文字中的要点,重点在组合。

再举个例子。

考生A去某公司面试,考官让他对竞争对手公司来个SWOT分析,A当场就傻了眼,啥叫SWOT?

B考生也接到这道题,他当即就知道,这是让他做战略分析,于是在大脑中搜索出“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 T=Threats”,继而画了SWOT矩阵,分条论述、游刃有余。

A与B,当即高下立判。区别在于什么?

在于B拥有SWOT的背景知识,而且利用四个字母,将分析所需的分散要点合并起来,在大脑中按照“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逻辑分条整理,从而在工作记忆中储存了更多的内容。

同样的道理,让你记忆几个字母:N B C D N F H P I,是不是很难记忆?

但是同样这几个字母,我们做下合并:CNN、FBI、PHD,你是不是两秒就能记全?

这就是信息的合并,就像是在整理房间时,按照物品的类别进行分类、打包。

而关于大脑的研究得出,信息如果能被合并,能在工作记忆中节省相当大的空间。但前提依然是,你的长期记忆中,需要有合适的事实性记忆。也就是说,你应该知道SWOT、CNN、FBI、PHD几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如何理解,你的记忆才会有意义。

所以,这里要说的是,在阅读理解时,了解足够多的背景知识,能帮你合并信息,为工作节省出更多空间,好让大脑有余力进行更多复杂思考,比如作者意图、中心含义。说白了,依然是让阅读理解变得更容易。

而这方面的促进,其实和一个人本身阅读能力高低关系不大,起到根本作用的,就是背景知识的多寡。

一个实验可以证明这个道理:

在初中生中,选出一部分阅读能力高的学生,和一部分阅读能力低的学生,让他们阅读一篇关于半句棒球比赛的故事。

而每一组学生中,都有对棒球了解很多和很少的学生。结果就是,无论是高能力组还是低能力组,都是棒球知识多的学生,对棒球故事理解更深。

所以,是对棒球的知识,决定了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而阅读能力远不如背景知识那般重要。

  • 背景知识,让模糊的东西变清晰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先看一个实验。

实验中,被试会读到一段文字:

步骤其实很简单。首先,你将物品分类摆放,当然数量不多的时候,就不用分类了。如果你因为机器不够需要去其他地方,这是下一步的事,否则你差不多就可以开始了。很重要的一点事,不能使用过度,也就是说,最好少量多次,而不是一次性放太多。

刚读完这段文字的你,也许和被试一样一头雾水:这到底在说什么?

我也敢打赌,十分钟后,你可能就不会记得文字中的多少细节了。

而此时,如果我告诉你,这段文字的标题,其实是“洗衣服”,那么整个分类、“少量多次”等信息,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好理解了?我也相信,你会对这段文字记忆更多。

在这段文字中,正因为你具备“洗衣服”的背景知识、相关经验,这段原本不明所以的文字,一下子就变得容易理解了,而你也不会将它理解为“烹饪、购物”等情境。

而没用洗衣机洗过衣服的人,理解力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这就是说,阅读理解时,背景知识的掌握,可以让模棱两可的内容变明晰。

现在可以稍作总结:

在阅读理解时,掌握足够丰富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你——

1.理解词汇;

2. 自动填补被省略的信息;

3. 合并相关要点,节省工作记忆空间,进行更多复杂思考;

4. 让模糊的信息便清晰。

而这种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促进,其实也能解释,我们在早前文章中说的两个理论——

第一个,富孩子和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存在认知差距,而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第二个,穷孩子和富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会在阅读、数据能力上存在悬殊差距,而这个差距,也同样会越拉越大。

其中的原因,应该很好理解了。

我们说过,父母学历高、收入的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图书多、资源广,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也更高效,父母更愿意与孩子交谈、阅读,带孩子游历四方、增长见识,而这些一切的阅读、游历活动,其实都在为孩子增加词汇量和背景知识。

相比之下,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父母偏向沉默,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孩子自然放养居多,又缺乏足够的认知刺激,因而背景知识少。

这就导致,刚入学的时候,两个阶层的孩子,在背景知识上就已经存在鸿沟。

而小学阶段,4年级以前偏向认字、认词,4年级以后重在阅读理解,这时候,背景知识就开始派上用场。

知识丰富、词汇量大的孩子,更能理解文章的词语、逻辑和被省略的信息,也更能够对零散信息进行合并,从而有余力进行抽象思考,低认知水平孩子眼中模糊的信息,在这些孩子眼中,便成为了明晰又易于理解的内容。

如此态势之下,差距越拉越大,理所当然。 基础好的学生,总是越学越快、越学越多。

而实际上,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加持,也并非是高阶层孩子学得好、学得快的唯一原因。另一个原因还有,事实性知识,能够帮人增强记忆。

读得越多、记得越牢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书中提到,大脑很少进行全新思考,我们大多数时候的学习、生活,其实都在依赖以往的记忆、经验和习惯。

而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期记忆,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记得牢,有的人总是记忆不佳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背景知识的多寡之分。

我们在本文上一节说,用洗衣机洗过衣服的人,应该会比没有过此类经验的人,对那段话的记忆更深刻一点。

而还有一个实验就发现,即使没有过实际的行动经验,但如果仅仅是提前阅读过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去读同一主题的新文章,有过阅读的人,也会比没有过背景知识阅读的人,理解更深、更快,第二天能回忆起的内容,也要更多一些。

比如,A与B同样是不会做蛋糕的人,但A读过一本关于甜点烹饪的闲书,B没读过。

在一次英语听力考试中,两个人都听到一段关于蛋糕烹饪过程的文字,里面包含“打发蛋白、翻拌蛋糕糊”等要点,A的记忆中有这些内容,而B丝毫不了解,那么A做起听力后面的题目,应该会比B更加轻松一些。如果你第二天询问这篇听力材料的内容,A肯定记得比B要多。

背景知识,能帮你将新的内容,与曾经读过、思考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新的回忆,而第二天帮助你回忆起来的,就是这些新的联系。

这就是背景知识对理解、对记忆的促进作用。

经常读书的人可能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在A书中看到一个观点,当时不明所以,也就没当真读,但几天后,我又在B书中看到此观点的延伸内容,于是我立刻想到了A书中的内容,两者一联系,我彻底读懂了这个观点,而这个知识,也就成为了我长期记忆中的资源。

读书就像是寻宝,乐趣无穷,背景知识,就像是在你大脑中埋下一个个宝藏,等待你在未来阅读中将其发掘。

而你发掘多少宝藏,则取决于你长期记忆中,到底有多少信息存量。

最后的结果,就是知识越丰富的人,记忆内容越广博。

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穷孩子与富孩子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

不仅仅在金钱存在“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知识上同样存在——智者愈智。

而金钱的马太效应中,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在于财富,而财富并非那么好赚,穷人禀赋本来就少,要想追平富人,难度极其大,而相比之下,知识上的马太效应,还是比较容易弱化的。

读万卷书——读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但也不放过有趣的闲书、有料的杂志、有立场的报纸;行万里路——在家门口的小花坛学习植物、昆虫,在街区外的博物馆体悟历史、艺术,也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感受异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所以,“读书无用论”,在这里看来就十分可笑了。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扩大阅读量?

因为读有价值的书,能增加人的背景知识,增强人的认知能力,促进人的记忆功力,让人越学越快、越学越轻松,从而有更强的能力进行推理分析、逻辑思考,也有更多的脑容量进行创新。

别以为创新是凭空想象,创新,实际上是丰厚积累后,自然而然的呼之欲出。

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而“读书无用论”,只是底层戾气的粗暴发泄,和心怀不轨的上层,用来阻止底层努力的洗脑术,它又有什么依据?

结语

今天的文章,主要讲了“为什么掌握基础性、事实性的知识,要更加重要”。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家长也就应该知道,要想让孩子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鼓励孩子增加阅读广度,接触各类知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有研究证明,读大量“闲书”的人,一生会在各方面受益。所以,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看所谓“课外书”,而“课外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人如果光靠课本上的知识,而不具备“课外知识”,可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活不过三集。

家长最好鼓励孩子读符合认知水平的书籍,因为太难的书,会挫伤愉悦感,太简单的书,读起来则昏昏欲睡。

至于校中的核心课程,就需要阅读更多专业书籍,来增加理解的深度。

威林厄姆教授也建议,儿童的早期教育中,教授的概念应该少而精,而在后期的教育中,这些核心概念,就应该不停重复。

第二, 知识体系在先,批判性思考在后。

家长和老师,如果先让孩子了解学科基本常识,再问更加深度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也不大可能因为答不出来而挫伤愉悦感。

第三, 尽早开始。

我们说过了,幼儿园伊始,孩子们的差距就已经开始显现,而此后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阅读、玩耍、聊天、旅行,都可以帮助孩子丰富背景知识,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放任不管,也切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任务,事实上,家庭才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鲁ICP备2023013442号 济南课外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课成课外课教育集团 电话:4000-191-211      技术支持:课成集团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