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切换:济南】

官方微信

班组培优:0531-8899 8209

1对1课程:0531-8899 8209

学校合作招生:4000 191 211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标签: 小升初

发稿人:怪人

阅读:3

评论

2017-08-13

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消去法)

一、知识梳理

消去法是我们解决具有多个未知数量的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这类问题中,常常会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的数量,并给出不同情形下数量间的关系。通常我们先列出数量关系式,通过分析比较,设法消去一个(或几个)未知数量,从而将问题简化。

消去法解题常用到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例:A+B=C+D等式两边同时乘2,得2(A+B)=2(C+D),即2A+2B=2C+2D.

二、例题精讲

例1丽丽买了3支铅笔和4块像皮擦,共用去5元。欢欢买了同样的6支铅笔和4块像皮擦,共用去8元。铅笔和像皮擦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分析:题目给出了两种不同的买法,关系式如下:

3支铅笔+4块像皮擦=5元 ①

6支铅笔+4块像皮擦=8元 ②

想法一:两种买法中,像皮擦的块数是一样的,而铅笔的支数不一样。多买3支铅笔,多用去了8-5=3(元),所以1支铅笔的价钱是:3÷3=1(元),从而可计算出1块像皮擦的价钱应是:(5-1×3)÷4=0.5(元)。

想法二:直接用②-①,等式的左边与左边相减,右边与右边相减,可得,

3支铅笔=3元,进而可以求出1支铅笔和1块像皮擦的价钱。

解:(8-5)÷(6-3)=1(元)……铅笔单价

(5-1×3)÷4=0.5(元)……像皮擦单价

答:每把铅笔0.2元,每把擦皮0.1元。

例2新年联欢会,同学们布置教室买了12个汽球和4袋拉花,共用去20元;发现不够,又去买了8个汽球和2袋拉花,又用去了11元。请你帮忙算一算,汽球和拉花的单价各多少元?

分析:题目给出了两种不同的买法,关系式如下:

12个汽球+4袋拉花=20元 ①

8个汽球+2袋拉花=11元 ②

对比发现,两个关系相减并不能消去题目中的一个未知量。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先将两个关系式中的某一个转化条件,然后再相减。①式中是4袋拉花,②式中是2袋拉花,只要将②式的等号两边同时乘以2,即可得到如下算式:

16个汽球+4袋拉花=22元 ③

③-①可将拉花消去,得4个汽球=2元,进而可求出汽球的单价和拉花的单价。

解:(11×2-20)÷(8×2-12)=2÷4=0.5(元)汽球单价

(11-8×0.5)÷2=7÷2=3.5(元)拉花单价

答:汽球每个0.5元,拉花每袋3.5元。

探究:如果要消去汽球数量,该如何转化条件,怎样解题?

例3学校组织夏令营,五六两个年级共220参加,五年的同学坐满了5辆相同座位的中巴车,六年级同学坐满了4辆相同座位的大巴车,如果将中巴车和大巴车对调一辆,则五六两个年级同学人数相等。请问每辆中巴车和大巴车各乘坐多少人?

分析:此题与前面两个例题有所区别,题目中没有两个非常明显的数量关系。但从“将中巴车和大巴车对调一辆,则五六两个年级同学人数相等”这个已知条件中,我们可以知道:五年级学生坐4辆中巴+1辆大巴=110人,六年级学生坐1辆中巴+3辆大巴=110人。这样就把原题转化为与例2类似的一般性问题了。

解: (110×3-110)÷(4×3-1)=20(人)中巴车可乘坐人数

110-20×4=30(人)大巴车可乘坐人数

答:中巴车可乘坐20人,大巴车可乘坐30人。

专题特训:

1、5瓶果汁、6瓶酸奶共重139千克;5瓶酸奶、6瓶果汁共重125千克。问果汁和酸奶每瓶各重多少千克?

2、某天公园里早锻炼的有老人、青年和儿童三种人,有15人不是老年人,有18人不是青年人,有23人不是儿童。这天公园里参加早锻炼的人中,老年人、青年人、儿童各有多少人?

3、有红、黄、蓝三种笔,1支红笔、3支黄笔、2支蓝笔共17元;2支红笔、4支黄笔、3支蓝笔共26元;3支红笔、2支黄笔、1支蓝笔共20元。每种颜色的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甲乙两人加工零件。甲做4小时,乙做6小时,则共加工零件196个;甲做7小时,乙做3小时,则共加工零件208个。甲乙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5、某次测验,A、B、C、D四位同学的成绩作如下统计:A、B、C的平均分为94分;B、C、D的平均分为92分;A、D的平均分为96分。求A得了多少分?

6、有3个箱子,如果两箱两箱地称它们的重量,分别是83千克、85千克和86千克。问其中最轻的箱子重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解:根据已知条件可知,11瓶果汁和11瓶酸奶共重(139+125)千克,可知1瓶果汁和1瓶酸奶共重多少千克,即

(139+125)÷11=24(千克)

那么,5瓶果汁和5瓶酸奶共重

24×5=120(千克)

一瓶酸奶重:139-120=19(千克)

一瓶果汁重:125-120=5(千克)。

答:每瓶果汁5千克,每瓶酸奶19千克。

2、解: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青年+儿童=15人①

老人+儿童=18人②

老人+青年=23人③

②-①得,

老人-青年=3人④

④+③得,

2老人=23+3

老人:26÷2=13(人)。

青年:23-13=10(人)。

儿童:15-10=5(人)。

答:老人13人,青年10人,儿童5人。

3、解:整理得,

1红+3黄+2蓝=17元①

2红+4黄+3蓝=26元②

3红+2黄+1蓝=20元③

②-①得,

1红+1黄+1蓝=9元④

④+③得,

4红+3黄+2蓝=29元⑤

⑤-①得

3红=12元,

红笔单价:12÷3=4(元)

③-④得,

2红+1黄=11元

黄笔单价:11-4×2=3(元)

蓝笔单价:9-4-3=2(元)

答:红笔4元,黄笔3元,蓝笔2元。

解法不唯一。

4、解:

甲每小时加工个数:

(208×2-196)÷(14-4)

=220÷10

=22(个)

乙每小时加工个数:

(196-22×4)÷6

=18(个)

答:甲每小时加工22个,乙每小时加工18个。

5、解:根据题意得,

A+B+C=94×3 ①

B+C+D=92×3 ②

A+D=96×2 ③

①-②得,

A-D=6 ④

③+④得,

2A=192+6

A=198÷2=99(分)

答:A得了99分。

6、解:设三个箱子分别为A、B、C,根据题题可得,

A+B=83千克①

B+C=85千克②

A+C=86千克③

②-①得,

C-A=2千克④

③+④得,

2C=88千克

C:88÷2=44(千克)

A:44-2=42(千克)

B:83-42=41(千克)

答:最轻的箱子重41千克。

二、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逆推法)

一.知识梳理

逆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数学方法,它是根据变化后的结果,一步一步进行逆向推理,逐步推出原来的已知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逆推法常用到的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例题精讲

【例1】某数加上8,减去4,乘以2,除以6,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这题计算结果对不对?应验算,自己试试。

说明:用逆推法解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

(2)列式时要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例2】幼儿园将一批苹果分给大、中、小三个班,大班分得总个数的一半多20个,中班分得余下的一半多20个,最后把剩下的60个全部给了小班,求这批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分析:通过看图要明确以下问题:如果中班只分得余下的一半,那么小班应该分多少个?大班分后还剩多少个?总个数的一半是多少个?

我们先画示意图表示题意:

解(1)如果中班只分得余下苹果的一半,那么小班应分多少个苹果?

60+20=80(个)

(2)大班分后还剩多少个苹果?

80×2=160(个)

(3)苹果总数的一半是多少个?

160+20=180(个)

(4)这批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180×2=360(个)

答:这批苹果一共有360个.

【例3】甲、乙、丙三人各有连环画若干本.如果甲给乙5本,乙给丙10本,丙给甲15本,那么三人所有的连环画都是35本,他们原来各有多少本?

分析:从题目的条件可知,甲、乙、丙三人经过了三次交换,第三次交换后,甲、乙、丙三人都有连环画35本.解答时,可以从第三次交换后开始逆推.

解 根据题意列表如下:

 

最后结果

35

35

35

第三次交换前

35-15=20

35

35+15=50

第二次交换前

20

35+10=45

50-10=40

第一次交换前(原来)

20+5=25

45-5=40

40

答: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书25本、40本、40本。

小结:逆推法是一种常见的思考方法,它是从问题的最后结果一步一步倒着推,最后得出所求的答案。

三.专题特训

1.一个数减去2487,小明在计算时错把被减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交换了,结果得8439,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最后还剩22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3.三只金鱼缸里共有15条金鱼,如果从第一缸里取出2条金鱼放入第二缸,再从第二缸取出3条金鱼放人第三缸,那么三只金鱼缸里的金鱼就一样多.求原来每只金鱼缸里各有多少条金鱼?

4.学校乒乓球队有三盒乒乓球.王教练从第一盒中取出12只放入第二盒,又从第二盒中取出18只放入第三盒,再从第三盒中取出27只放入第一盒,这时三盒乒乓球都是80只.求原来三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只乒乓球?

5.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所有图书刚好相等,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有图书多少本?

6.A、B、C三个油桶各盛油若干千克、第一次把A桶的一部分油倒入B、C两桶,使B、C两桶内的油分别增加到原来的2倍;第二次从B桶把油倒入C、A两桶,使C、A两桶内的油分别增加到第二次倒之前桶内油的2倍;第三次从C桶把油倒入A、B两桶,使A、B两桶内的油分别增加到第三次倒之前桶内油的2倍,这样各桶的油都为16千克.A、B、C三个油桶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

7.一个箱子里放着一些茶杯,有一个小朋友从箱子里往外拿茶杯,拿的规则是,每次都要拿箱子里茶杯总数的一半,然后再放回一个,就这样这个小朋友一共拿了597次之后,这时箱子里有2个茶杯.那么刚开始时箱子里有多少个茶杯?

参考答案

1.8439+2487-(700-70)-2487=7809

答:正确结果为7809.

2.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米) 是第二次用去后余下的一半

(米) 是第一次用去后余下的电线长度。

(米) 是全长的一半

(米) 是原来电线的长度。

3.15÷3=5(条)

5+2=7(条)

5-2+3=6(条)

5-3=2(条)

答:原来第一缸有金鱼7条,第二缸有6条,第三缸有2条.

4.80+12-27=65(只)

80-12+18=86(只)

80-18+27=89(只)

答:原来第一盒有65只,第二盒有86只,第三盒有89只.

5.根据题意列下表:

 

甲组

乙组

丙组

最后结果

30

30

30

在乙组给丙组5本前

30

30+5=35

30-5=25

在乙组向甲组借3本之前

30+3=33

35-3=32

25

答:甲组有33本书,乙组有32本书,丙组有25本书。

6.根据题意列下表:

 

A

B

C

最后结果

16

16

16

在C桶向A、B桶倒油前

16÷2=8

16÷2=8

16+8×2=32

在B桶向A、C桶倒油前

8÷2=4

8+4+16=28

32÷2=16

在A桶向B、C桶倒油前

4+14+8=26

28÷2=14

16÷2=8

答:A桶有油26千克,B桶有油14千克,C桶有油8千克.

7.在596次后,箱中还剩(2-1)×2=2(个)杯子

在595次后,箱中还剩(2-1)×2=2(个)杯子

……

由此可知:刚开始时箱子里有2个茶杯.

三、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专题训练(假设法)

一、知识梳理。

“假设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它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算,对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适当调整,进而找到正确答案。

二、例题精讲。

例1、知识竞赛,共有25题,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每题扣1分。聪聪得了75分,你知道他答对了几道题吗?

分析:假设聪聪全答对了,那么聪聪能得到(25×4=100)分;但与已知条件中的“聪聪得了75分”矛盾,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呢?因为聪聪有答错的题,而每把一道答错的题看成答对的题会相差(4+1=5)分,假设后所得分数与原来分数相差(100-75=25)分,用相差的总分数÷每道题相差的分数=答错的题数,进而可求出答对的题数。

解:25×4=100(分)

100-75=25(分)

4+1=5(分)

25÷5=5(道)

25-5=20(道)答:他答对了20道题。

关键:要知道假设后为什么会与原题相矛盾,利用矛盾解题。

例2、希望小学为冬季取暖买了一批煤,女老师两人用一根扁担抬一筐煤,男老师每人用一根扁担挑两筐煤,老师们共用了23根扁担,40个筐,请问希望小学有男女老师各几人?

分析:假设23根扁担都是男老师用,则需要(23×2=46)个筐,比实际情况多(46-40=6)个筐,矛盾。多个6筐的原因是把女老师用的扁担也看成了男老师用了,一根扁担男老师比女老师多用(2-1=1)个筐,6÷1=6,所以把6根扁担看成是男老师用了,即女老师用了6根扁担;23-6=17,男老师用了17根扁担。根据已知条件“女老师两人用一根扁担抬一筐煤,男老师每人用一根扁担挑两筐煤”,可求男女老师各几人。

解:23×2=46(个)

46-40=6(个)

6÷1=6(根)女老师用扁担数

23-6=17(根)男老师用扁担数

6×2=12(人)女老师人数

17÷1=17(人)男老师人数 答:女老师12人,男老师17人。

探究:假设23根扁担都是女老师用的,该如何分析解题?

例3、有六个谜语,让50人猜,有202人次猜对(每人猜对一个是一人次)。现在知道每人至少猜对2个,且猜对2个的有5人,猜对4个的有9人,猜对3个和5个的人数一样多。那么6个全猜对的有多少人?

先将已知条件整理,2×5=10(个),4×9=36(个),202-10-36=156(个);50-5-9=36(人);原题可转变为:有六个谜语,36人猜,有猜对3个、5个和6个的,共156人次猜对,猜对3个和5个的人数一样多。那么6个全猜对的有多少人?

分析:先将已知条件“猜对3个和5个的人数一样多”转化成“猜对4个的人”,然后再应用假设法解题,假设36人都猜对了4个,那么共猜对了(36×4=144)个,一共比实际情况少了(156-144=12)个,矛盾。原因是把猜对6个的人也看成了猜对4个了,一个人少算了(6-4=2)个,12÷2=6(人)即6个全猜对的有6人。

:202-2×5-4×9=156(个)

50-5-9=36(人)

(3+5)÷2=4(个)

36×4=144(人)

156-144=12(个)

12÷(6-4)=6(人)。 答:6个全猜对的有6人。

关键:将已知条件“猜对3个和5个的人数一样多”转化成“猜对4个的人”,这样结果无变化。

探究:猜对3个和5个的有多少人?

三、专题特训。

1、植树节到了,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分成一组给校园里的树浇水,两个年级共有学生120人,一年级学生两人抬一桶水,六年级学生每人提两桶水,两个年级的学生一次共浇水180桶,则六年级学生有多少人?

2、某运输公司为商场运送1000个玻璃杯,双方商定每个玻璃杯运费为1元,如果打碎1个,运输公司不但得不到1元运费,而且要赔偿3元。结果,当玻璃杯运到目的地时,运输公司一共得到了运费920元。那么,打碎了几个玻璃杯呢?

3、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个,雨天每天采12个,它一连8天采了112个松子,问这几天中晴天、雨天各多少天?

4、学校有50名学生参加冬季长跑锻炼身体,跑了100天,共跑了2240千米,男生平均每天跑500米,女生平均每天跑400米,请问参加冬季长跑的男生和女生各是多少人?

5、有龟和鹤两种动物,其中鹤比龟多26只,共有178只脚,则两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6、鸡和兔共有脚132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114只,问原来有鸡和兔各多少只?

参考答案

1、解:“一年级两人抬一桶水”可以转化为“一年级一人提0.5桶水”,然后再解题。

120÷2=60(桶);

180-60=120(桶);

1÷2=0.5(桶);

2-0.5=1.5(桶);

120÷1.5=80(人)。答:六年级有学生80人。

2、解:

1×1000=1000(元);

1000-920=80(元);

1+3=4(元);

80÷4=20(个)。答:损坏了20个杯子。

3、解:“假设8天都是睛天”可得,

20×8=160(个);

160-112=48(个);

20-12=8(个);

48÷8=6(天),雨;

8-6=2(天),晴。答:6天是雨天,2天是晴天。

4、解:全班同学平均每天跑2240÷100=22.4(千米);500米=0.5千米,400米=0.4千米;“假设50人全是女生”,可得:

0.4×5=20(千米);

22.4-20=2.4(千米);

0.5-0.4=0.1(千米);

2.4÷0.1=24(人),男;

50-24=26(人)女。答:男生24人,女生26人。

5、“假设鹤与龟的只数一样多”那么一共有脚176-26×2=126(只);每一对龟鹤共有脚2+4=6(只);

龟的只数是:126÷6=21(只);

鹤的只数是:21+26=47(只);

6、因为鸡数与兔数互换,所以就有原来的鸡脚数的2倍与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鲁ICP备2023013442号 济南课外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课成课外课教育集团 电话:4000-191-211      技术支持:课成集团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