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切换:济南】

官方微信

班组培优:0531-8899 8209

1对1课程:0531-8899 8209

学校合作招生:4000 191 211

《我的前半生》带给大家的育儿思考

标签: 小升初

发稿人:怪人

阅读:3

评论

2017-08-10

 

这个夏天,一部“大火”的家庭剧带着时下家庭类话题强势而来。剧情背后,两个低年级孩子的不同境况,让有着同龄孩子的父母们心里跟着揪起来。

你是子君(马伊琍饰)一样的妈妈,还是还是凌玲(吴越饰)一样的妈妈?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究竟该给孩子们怎样的关爱,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的道路上获益颇丰呢?这才是关键点。

子君的选择: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孩子问“角膜”是什么,子君说:“面膜就是脸上涂的膜,脚膜就是脚上涂的膜。”

因为她在孩子幼小衔接时教育上的“无知”,甚至许多人觉得子君婚姻失败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她“无知”,不会教育孩子。

前夫用八个苹果做教具教孩子练习加减混合运算,她会过来拿走一个苹果说:“一年级的孩子学这么难的题做什么,会写一二三就行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公认的“无知妈妈”,离婚时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竟然胜过了高知的前夫,原因是因为她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爸爸可以在妈妈拿走一个苹果后用七个苹果重新设计加减混合运算情境。可是,爸爸的长年出差和加班决定了孩子最该由妈妈抚养。

不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在教育的外部条件和父母的有效陪伴中为孩子选择了后者。

凌玲的选择: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拼争

与子君相比,凌玲显然是没能够给孩子所需要的陪伴。她需要不停地努力工作,得到子君前夫的好感和公司上级的认可。每次深夜回家,孩子都已经认真写完作业,她对孩子表示关心是一句:“妈妈没回来,你一定要把门上的保险上好。”

凌玲与孩子相处的维度,就是将有限的时间用来不停地安排孩子学习。

有人评论说凌玲自己是心机小三,培养孩子也只想着功利。虽然凌玲不会出子君“脚膜”的笑话,但她的教育方式让各位看官也都坐不住了。有人评论说这孩子已经没有爸爸陪伴了,妈妈也总是不陪着,这么小的孩子做这么多的功课,肯定会性格畸型……

低年级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子君虽然没有工作养家过,但是她也是大学毕业,自然不会不知道“角膜”是什么,只是她没有想到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眼睛构造,她没能跟上现代教育的节奏。

凌玲一直在通过上班自食其力,没有与社会脱节,对孩子的教育高位要求,反而让母子的相处过早地失去了颜色。

这样看来,低年级的子君儿子和凌玲儿子,他们的成长路过得似乎都不完满。

父母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适度选择上如何做才能有效,能给予幼小衔接的孩子更多的帮助?

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和小升初的进阶阶段,要面临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幼升小、小升初则是能否顺利实现转变最关键的时期。

真正得给孩子们茁壮成长,这个时期的父母们应该真正明白孩子需要什么,更要学会在给予时能够张弛有度。

孩子需要的是指路人和好朋友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用自己正确的一言一行,为孩子起到一个模仿和榜样作用,同时又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到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和朋友的身份,这样的家庭教育是最容易促成健全性格的。而家庭教育中,妈妈的作用明显又要高于爸爸。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成长的前期,他们没有更好的自我调整和理解能力,各项能力都不成熟。这样就造成他们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代表着孩子处于一个不断在完善自己的过程,父母们应该学会认识和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反应,根据ta的成长阶段针对性引导。

其次,受各种原因影响,比如说父母的原生家庭环境、父母的工作环境及社会地位等,家庭教育会分为几个类型:溺爱放纵型、简单粗暴型、过度干涉型和民主型等。

在这些类型中,民主型是对一年级孩子塑造初期人生观、价值观最好的家庭形态,这样的家庭形态中,母亲才能做好孩子的指路人和好朋友。

然而这样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却少之又少。现实生活中,溺爱型和干涉型的家庭最多。子君就是程度较轻的溺爱型家长,而凌玲则是程度较轻的干涉型家长。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到底该怎么教育才能帮孩子成长呢?

生活中十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1、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

2、 早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

3、 保证孩子每天的饮水量

4、有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5、重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6、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

7、重视安全意识培养

8、鼓励孩子多交往,会交往

9、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0、重视维护老师的威信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无微不至,幼升小、小升初的适度选择同样也很关键!幼升小、小升初择校宗旨在于两个字“适度”。择校既不能太过随意,也不需要太过追求名校。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鲁ICP备2023013442号 济南课外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课成课外课教育集团 电话:4000-191-211      技术支持:课成集团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321号